苏州依斯倍环保装备科技有限公司

成功案例 环保科普
玻璃生产废水处理工程公司 来源:依斯倍     发布日期 2025-10-07 09:00

专精特新3

我国玻璃工业产能持续扩张,在推动产业经济增长的同时,生产全流程产生的废水问题已成为制约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瓶颈。从原料加工的粉尘洗涤,到熔制成型的设备冷却,再到退火后的车间清洁与烟气脱硫环节,每一步操作都会产生成分复杂的废水,其中不仅含有硅粉、石灰石粉等悬浮物,还夹杂着油污、重金属离子及残留化学药剂。本文将介绍一家专注玻璃生产废水处理的环保公司——苏州依斯倍环保装备科技有限公司,看他家是怎么处理这类废水的。

苏州依斯倍环保装备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来自荷兰外商投资的环保企业,于2011年在苏州工业园区正式成立,致力于为玻璃生产废水处理提供完整的循环利用及零排放解决方案,业务板块涵盖EPC系统交付、提标改造、废水站运维托管等。依斯倍一直专注于工业废水循环利用及零排放处理技术的研发,为客户降低成本,努力构建绿色生态循环系统,以“减量化”、“资源化”和“极小化”的“3R”原则为循环系统实施的核心。依斯倍工业废水循环利用及零排放处理系统已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机器人制造、航天航空、表面处理电镀、涂装生产线、电子半导体等行业。

玻璃生产废水的来源具有显著的环节差异性,其中设备与窑炉冷却水占比最高,这类废水因直接接触生产部件,悬浮颗粒物浓度高,且易混入润滑油等油性物质;烟气脱硫废水则因采用湿法脱硫工艺,含有大量硫酸盐、氟化物,同时伴随镉、铅等重金属超标问题。两种废水若混合排放,不仅会导致受纳水体浑浊、富营养化,还会使土壤重金属累积,破坏农业与生态环境,其污染危害需引起全行业高度警惕。

针对玻璃废水 “悬浮物多、污染物杂、处理难度大” 的特性,当前行业普遍采用 “预处理 — 生化处理 — 深度处理” 的三级联动工艺。预处理阶段通过格栅拦截大颗粒杂质,再经沉砂池初步沉淀,随后借助混凝沉淀或气浮技术,利用聚合氯化铝等絮凝剂使细小悬浮物与油类物质聚集成团沉降,此环节可去除废水中 80% 以上的悬浮物(SS),同时降低 40%-50% 的化学需氧量(COD),为后续处理扫清障碍。

对于含有机物的车间清洗废水,生化处理成为核心环节。A/O(厌氧 - 好氧)工艺通过厌氧菌分解大分子有机物,再经好氧菌进一步降解,有效降低 COD 与氨氮含量;而 MBR(膜生物反应器)技术凭借膜组件的截留作用,不仅能提高微生物浓度,还能大幅提升出水水质,且设备占地面积仅为传统工艺的 1/3,正逐步成为中高端玻璃企业的主流选择,尤其适用于环保要求严苛的产区。

深度处理阶段则聚焦 “达标排放” 与 “资源回用” 双重目标。为满足国家日益严格的排放标准,或实现工业用水循环利用,行业常采用过滤、活性炭吸附、高级氧化等技术去除残留污染物;若需达到回用标准,反渗透(RO)技术成为关键 —— 其能有效截留溶解性盐类与微量重金属,处理后的水可直接作为设备冷却水或生产线补充水,使企业新鲜水消耗量降低 30% 以上,既减少水资源浪费,又降低排污成本。

值得注意的是,污泥处置是废水处理系统的 “最后一公里”。预处理与生化处理产生的污泥含有大量悬浮物与重金属,需先经浓缩池降低含水率,再通过板框压滤机脱水,最终根据污泥成分选择安全填埋、焚烧发电或资源化利用(如制作建筑填料),避免污泥二次污染,形成 “废水处理 — 污泥处置” 的闭环管理。

随着国家环保政策持续收紧,《玻璃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法规对玻璃企业排污要求愈发严格,将废水处理纳入生产全流程管理已成为企业的法定责任。通过优化处理工艺参数、引入智能监控系统(如实时监测 COD、pH 值等指标)、加强员工环保操作培训,企业不仅能确保废水稳定达标排放,还能提升品牌形象,规避环境处罚风险。未来,随着膜分离技术的迭代升级与零排放(ZLD)理念的推广,玻璃行业有望构建 “废水全回用、固废全处置” 的绿色生产模式,真正实现 “近零排放” 目标。

玻璃生产废水处理绝非单纯的环保合规要求,更是企业降本增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当技术创新与精细化管理形成合力,既能守护绿水青山的生态底线,又能为企业赢得长远发展的 “金山银山”,推动我国玻璃工业在绿色转型中迈向更高质量的发展阶段。

科技领军企业

如果有玻璃生产废水处理需求,欢迎拨打苏州依斯倍环保装备科技有限公司的联系电话:4008286100。

【责任编辑】:依斯倍

版权所有:m.cps88.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标签】: 玻璃生产废水处理 废水处理工程 废水处理公司

下一篇: 锂电材料废水处理工程公司

返回 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