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环保要求趋严,水性漆因低VOCs排放优势,广泛应用于汽车、表面处理等涂装领域。但水性漆生产与涂装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清洗废水,含有成膜物质、颜料、表面活性剂及助溶剂等污染物。本文将介绍一家专注水性漆废水处理的环保公司——苏州依斯倍环保装备科技有限公司,看他家是怎么处理这类废水的。
苏州依斯倍环保装备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来自荷兰外商投资的环保企业,于2011年在苏州工业园区正式成立,致力于为水性漆废水处理提供完整的循环利用及零排放解决方案,业务板块涵盖EPC工程、提标改造、污水站运维等。依斯倍工业废水循环利用及零排放处理系统已广泛应用于表面处理电镀、汽车制造、涂装生产线、新能源新材料、电子半导体、航空船舶、金属加工等行业。
一、废水特性与处理难点
水性漆废水呈弱碱性,COD 浓度通常在 2000-8000mg/L,悬浮物(SS)含量高,且含有稳定的胶体体系 —— 成膜物质与表面活性剂相互作用,使污染物形成难以自然沉降的细小颗粒。其核心处理难点在于:需先破除胶体稳定性,才能有效分离悬浮物;同时,废水中的助溶剂多为可生化性较差的有机化合物,直接生化处理效率低。
二、水性漆废水处理工艺流程
(一)预处理:破胶与固液分离
预处理是水性漆废水处理的核心环节,首要任务是破胶。常用混凝气浮法:向废水中投加硫酸铝、聚合氯化铁等混凝剂,通过压缩双电层、吸附电中和作用破坏胶体稳定性,再投加聚丙烯酰胺(PAM)作为助凝剂,促使细小颗粒聚集形成絮体;随后进入气浮机,利用微小气泡吸附絮体并带至水面,通过刮渣机去除,可降低 60%-70% 的 COD 和 80% 以上的 SS。对于颜料含量极高的废水,可在气浮前增设格栅与沉淀池,先截留大块漆渣,减少后续处理负荷。
(二)生化处理:降解有机污染物
预处理后的废水进入生化处理系统,针对助溶剂可生化性差的问题,采用水解酸化 - 好氧生物处理组合工艺。水解酸化池内,厌氧菌将复杂有机物(如乙二醇)分解为小分子有机酸,提高废水可生化性;随后进入好氧池,通过活性污泥或生物膜(如 MBR 膜生物反应器),利用好氧微生物将有机酸彻底降解为二氧化碳和水。运行中需控制好氧池溶解氧在 2-4mg/L,pH 值维持在 7-8,温度保持在 20-30℃,确保 COD 去除率稳定在 80% 以上,使出水 COD 降至 500mg/L 以下。
(三)深度处理:达标与回用
若需实现废水回用或满足更严格的排放标准,需增设深度处理单元。常用超滤 - 反渗透系统:超滤膜截留残留的胶体颗粒与微生物,反渗透膜去除溶解性盐类与微量有机物,使出水 COD≤50mg/L、SS≤10mg/L,满足《涂装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1908-2008)表 2 要求,且回用水可用于水性漆调配或设备清洗,降低新鲜水消耗。此外,对于色度较高的废水,可在深度处理前加入活性炭吸附柱,去除残留颜料与有机色素,提升出水透明度。
实际运行中,需定期监测进水 COD、SS 浓度,根据水质变化调整混凝剂投加量;及时清理气浮机浮渣与膜组件污染物,避免设备堵塞;同时做好污泥处置 —— 预处理产生的漆渣属于危险废物,需委托有资质单位处理,生化污泥可经脱水后无害化填埋。未来,水性漆废水处理将向资源化与智能化升级,例如通过膜分离技术回收废水中的树脂与颜料,结合在线监测与 AI 控制系统实现药剂投加、设备运行的精准调控,推动涂装行业从 “末端治理” 向 “资源循环利用” 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