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化学需氧量(COD)废水通常来源于工业冷却、洗涤等过程,其主要污染物为悬浮物、无机盐、少量有机物以及可能存在的微量有害物质。虽然这类废水的COD相对较低,但其回用前仍需经过适当的处理。本文依斯倍将介绍低COD废水处理回用的主要工艺流程。
一、预处理阶段
预处理是废水回用的第一步,旨在去除废水中的悬浮固体和大颗粒物质,减轻后续处理单元的负担。常见的预处理方法包括:
1. 筛网过滤:通过不同孔径的筛网,去除废水中的大型悬浮物。
2. 沉淀/絮凝:加入絮凝剂促进细小颗粒凝聚成较大的团块,便于沉降去除。
3. 气浮:利用微小气泡附着于悬浮颗粒上,使其浮至水面,便于收集去除。
二、深度处理阶段
深度处理旨在进一步去除废水中的溶解性有机物、无机盐及微量有害物质,确保水质达到回用标准。常用的技术包括:
1. 膜分离技术:超滤(UF)、纳滤(NF)和反渗透(RO)等膜技术,能够有效去除废水中的细菌、病毒、有机物和大部分无机盐。这是低COD废水处理常用的方法之一。
- 超滤(UF)主要用于去除大分子有机物和悬浮物。
- 纳滤(NF)可有效去除二价以上的离子,适用于软化和部分去除有机物。
- 反渗透(RO)能去除几乎所有的溶解性固体,适用于高纯度水的制备。
2. 活性炭吸附:通过活性炭的高表面积和多孔结构,吸附去除废水中的残留有机物和色素。
3. 高级氧化技术(AOPs):利用臭氧、过氧化氢、紫外光等强氧化剂,生成羟基自由基(·OH),高效降解难降解有机物和消毒。
三、后处理与消毒
后处理阶段旨在调整水质,确保其符合特定的回用标准。这可能包括:
1. pH调节:通过加酸或加碱调整废水的pH值,使其适应回用场景的要求。
2. 消毒处理:采用紫外线(UV)照射、氯化或臭氧处理,杀灭废水中的细菌和病毒,确保回用水的安全性。
低COD废水处理回用,不仅是实现工业节水减排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政策的支持,低COD废水的回用率将持续提升,为工业生产和城市供水提供更多的清洁水源。未来,集成化、智能化的废水处理回用系统将成为主流趋势,助力构建更加绿色、高效的水资源利用体系。